爱的艺术
爱情的理论
在前文作者阐明了他“爱情是对人类生存问题的回答”这一观点,介绍了他认为了爱情的四个重要的要素:给予、关心、尊重以及认识。给予意味着具有创造性的能力,是爱的基础。关心代表着爱情是主动的、积极的,而非一种被动的情绪,更非一时冲动。尊重是有尊重他人的个性,我认为爱是一个求同存异的过程,因此尊重才显得珍贵。最后就是认识,人只有认识对方,了解对方,才能尊重对方。这里的爱情是普遍的、关系到人类生存的要求的,客服孤寂实现人与人结合的爱。再细分会有关于生理性的讨论。
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爱
本章作者讨论了他对父爱以及母爱的认识。事实上,父爱和母爱对于一个人的作用再怎么被高估都不为过。在大多数人的婴孩阶段,主要问题是被人爱、无条件的被人爱的问题。之后,慢慢地唤起爱的能力,从被爱到爱人再到创造爱,不再依赖于接受爱(自己弱小、孤立无援、生病或者听话)。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母亲是故乡是大自然,而父亲则代表另一个极端:即代表思想的世界。母爱的是无条件的,而父爱是有条件的,其原则通常是“我爱你因为你同我像”。两者各有积极与消极意义。
成熟的人最终能达到他既是自己的母亲又是自己的父亲的高度,母性的一面和他说:“你的任何罪孽都不会使你失去我的爱和我对你的生命、你的幸福的祝福。”,父性的一面则说:“你做错了,你就不得不承担后果;最主要的是你必须改变自己,这样你才能得到我的爱。”,他将母亲的良知建筑在他自己爱的能力上,而把父母的良知建筑在自己的理智和判断力上。
如果一个人之发展一方就会出现失衡,这和他的家庭有着密切联系,比如一个十分慈爱和娇惯孩子的母亲以及一个性格懦弱或对孩子不感兴趣的父亲,孩子往往会发展为孤立无援需要得到保护的样子。
爱的对象
许多人认为爱情取决于对象,而不是能力,他们甚至认为专爱一个人就是强烈爱情的证明(这里的专爱是指只对一个人热烈,而对他人的死活好坏无比冷漠)。但是,认为爱情是一种同所有人相关,而不是只关系到一个人的观点并不意味着不同形式的爱情在爱情的对象方面没有区别。
作者提出了五种不同形式的爱:博爱、母爱、性爱、自爱、神爱。
一切爱的形式都以博爱为基础,博爱是对所有人都有一种责任心,关心、尊重和了解他人,也就是愿意提高其他人的生活情趣。,没有独占性。它的基础是认识到所有人都是平等的,这种平等是指人的核心、共性,而非表面的外貌、智商等。
母爱的本质无条件的爱,是对儿童的生活和需求作出的毫无保留的肯定,一方面是关心幼儿的成长,另一方面则是超出维护生命的范围,使孩子热爱生活,要使他感到:活着是多么好!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博爱和性爱是同等人之间的关系,相反,母亲和孩子的关系就其本质来说是两个不平等人之间的关系。母亲不仅关心孩子的成长,还意味着关心与她的分离,这对母亲来说很是困难,只有在这个阶段,要求母亲无私并能贡献出一切。
博爱和母爱,它们的爱不属于一个人,而性爱要求完全彻底地实现合二为一,要求自己同他人完全融合。按其性质,这种类型地爱是专一的,不是包罗万象的,因此这种爱也是爱的最能迷惑人的形式,比如和“坠入情网”的爆炸式经历混为一谈。当陌生人成为亲密的人,就没有需要克服的障碍了,就不需要努力去达到真正的接近,爱与被爱的了解是这样少,以至于他们注定短命。